:::
公會沿革
Since 1948
1960s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1948.6.8臺灣製造肥皂相關業者推派51位代表,在臺北市中山堂復興廳舉行成立大會,正式成立「臺灣區肥皂工業同業公會」,選舉第一屆理事、監事,共同推選蔡萬春先生為理事長。草創之初組織規模較小,僅設理事11人、監事3人,以統籌原料之供應、協助會員外匯之取得、協助會員廠技術與品質之改進為主要任務。公會自1948年成立近十年間,由於對會員之服務甚具成效,參加公會之肥皂工廠急遽增加,由原來的卅餘家,增加達一百餘家,其中以洗滌肥皂工廠占絕大多數,香皂、藥皂工廠僅美琪、瑪利、天香等少數。
1960s
-1960年美援牛油及椰子油等原料改為自由申請、自由進口。肥皂工廠設廠限制解除,肥皂外銷退稅標準核定。隔年擴編理事增加為25人、監事為7人。
-1965年1月奉准更名為「臺灣區肥皂清潔劑工業同業公會」,並自2月起歡迎清潔劑工廠加入公會。8月成立「促進肥皂消費委員會」。
-1967年3月與美國牛油脂生產者協會(NRA),聯合開始舉辦第一次肥皂洗手運動。
1970s
-1972年8月舉行第十三屆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理事人數亦由25人增加為法定最高額的27人,監事由7人增為9人。
-1973、1976年兩度石油危機,政府經濟面臨困頓時期,配合政府穩定物價政策,會員廠以平價大量提供各項肥皂清潔劑產品,使社會所需無慮匱乏。
1980s
-建議政府大幅度調降牛油、棕櫚油、椰子油、高級醇等卅餘種原料關稅,以及調降化妝品(含香皂、洗髮精等)貨物稅計價標準,促進原料價格的大幅降低,貨物稅亦自70%降為55%。
-統一各廠清潔劑產品之商品標示格式、內容,並輔導會員廠遵照政府政策,實施新制營業稅。
-擴大辦理肥皂洗手運動。
-1987年7月,由南僑公司陳飛龍董事長出任理事長,並提供大量資源協助會務運作,節省經費支出,公會財務日趨健全。
1990s
-1996年,與日本、韓國肥皂清潔劑公會聯合籌組「亞洲肥皂清潔劑公會會議」(Asia Soap and Detergent Conference,簡稱ASDAC),同時於日本東京召開第一屆會議。同年配合政府環保政策,成立「清潔劑廢容器回收小組」,負責回收清潔劑使用後之廢容器,以維護環境整潔。
-1998年成立五十週年,辦理「國際環境與生態永續發展研討會」,出版五十週年慶特刊,題為『共同打造一個清潔社會』。
-擴大理監事會組織為理事23人(理事長1人、常務理事6人),監事7人(常務監事1人)。
2000s
-2000年臺灣加入WTO正式成為會員,同年5月組團訪問「中國洗滌用品工業協會」,奠定兩岸協會交流基礎。
-2000年10月於台北主辦「第三屆亞洲肥皂清潔劑公會會議」(3rd ASDAC),「中國洗滌用品工業協會」20人組團來台與會,兩會互動日益強化。
-2004年組織精簡,由總幹事一人總理會務,會計帳務工作委外會計師事務所辦理,財務愈趨穩健。公會會務運作,連續六年獲內政部評鑑為甲等團體,並於2006年獲選優等團體。
-2007年假嘉義市耐斯王子飯店二度主辦「第六屆亞洲及大洋洲肥皂清潔劑公會會議」(6th Asia Oceanic Soap and Detergent Conference,簡稱AOSDAC),與會單位包含美、日、中、澳、各國洗滌行業協會代表,擴大國際視野以及強化國際產業交流。
-2008年,本會成立六十週年,並出版六十週年慶特刊『風風光光一甲子:永遠值得緬懷、感恩的歲月』。
2010s
-2010年取消「區」字,正式更名「臺灣肥皂清潔劑工業同業公會」,總幹事職稱更名為秘書長。
-2011年5月受邀參與於北京舉辦之「第一屆中國國際清潔產業博覽會暨第七屆亞洲及大洋洲肥皂清潔劑公會會議」,正式以「臺灣肥皂清潔劑公會」與其各國清潔劑公會並列。
-常務監事張志毓及秘書長王殷伯,代表工業總會為「環保署資源回收基金管理委員會」及「環保署資源回收費率審議委員會」委員,爭取業者繳交合理的廢容器費率,並監督回收清除業者之補貼費及資源回收基金運作情況,為業者把關。
-2012年起,公會組團參與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主辦於中國巡迴之「臺灣名品博覽會」,協助會員廠商進一步開拓中國大陸市場。
-2013年6月起,配合行政院衛福部政策,協助將食品用洗潔劑工廠生產納入『食品用洗潔劑製造業良好衛生規範』。
-2013年理事長陳逸弘代表參與印度孟買舉辦之「第八屆亞洲及大洋洲肥皂清潔劑公會會議」以及美國奧蘭多舉辦之「美國清潔產業協會會議」,持續與國際接軌。
-2013年底,協助會員廠商處理環保團體與媒體片面報導之負面訊息,並提出完整之聲明。
-2014年正式建立公會官方網站為對外正式溝通平台,以提供產官學界平衡資訊、與國際接軌為主要任務。